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8-05-15 15:12
1、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全面贯彻“宽基础、强能力、多交叉、重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以学校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本科实验教学为核心、落实相关政策与措施
四川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 工程建设的学校。近年来四川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实施以“四大工程、十二项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本科教学“412”质量工程,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为了保证教学实验中心的正常运行,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如:中心运行费、教学改革专项经费、实验仪器设备专项经费等)给予支持。通过教学主管领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小组到课堂、实验室听课,大范围学生评教及教师自评等多种措施保证教学质量。
二、面向多学科、多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进行分层次教学
我校学生生源广,数量大,专业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程度为宝塔形,实验也以宝塔形开设与要求,中心进行分层教学,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安排有相应的实验。
三、依拓计算机专业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开设选修课推出新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年内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新增文化素质选修课程12门,停开了4门技术过时、对学生帮助不大或重复的课程,以满足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课程的开设与取消都经过中心和学校严格把关和审核。
四、以学生为本,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优质资源共享实验教学大环境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把能力培养贯穿整个计算机实验教学始终,以激励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路子,以及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模式和方法,努力使“计算机水平较高”成为川大学生的特色。
五、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坚持走发展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之路,努力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
以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快为特点,及时更新教学体系与内容为目标,为老师提供交流、进修和出国学习的环境,建立一支国内一流水平的师资,成为我国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基地。将当今世界主流技术、方法、工具、平台纳入实验教学中,使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掌握信息社会中的实用技术,切实提高他们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中心成立从1997年成立以来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验实践,我们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验,拔尖创新”思路指导下,对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改革。主要改革思路和方案如下:
1)、实验教学方法:提出并贯彻落实“精讲多练,考教分离,机试为主”的12字方针
以"精讲多练,教考分离,机试为主"等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教学改革项目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
中心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并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形势的变化,提出了“1+X+Y”的课程设置方案(如下表所示),即:1 大学计算机+X程序设计语言+Y其他相关计算机选修课程,其中“1”为必修课程,X是多数专业的必选课程,Y是全校文化素质公选课,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表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的构建
课程设置 | 课程名称 | 面向学生 | 开课学期 | 开课目的 |
1 | 大学计算机 |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 | 大一(上) | 培养计算思维的意识 |
X | C程序设计 | 理工类本科生 | 大一(下) | 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 |
Access数据库 | 医学、文科、理工类本科生 | 大一(下) | 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 | |
Y | 网页设计,微机维护与维修,网络安全,JAVA,VB等文化素质公选课 | 全校本科生 | 大二以后学期 | 培养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计算思维的能力 |
本中心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必修课2门,程序设计类公选课4门,文化素质公选课11门。在icc.hep.com.cn上建设大学计算机和C程序设计两门数字化课程。
从2018级新生开始,拟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按不同的学科门类细化为4门课程:
(1)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
本课程学习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针对现在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应用展开教学和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编程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计算机与本专业的跨学科融合做出一定的贡献。建议理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学分:2.0,总学时: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8学时,上机实验8学时。
(2) 数据处理与计算机
本课程学习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针对现在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应用展开教学和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数据管理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计算机与本专业的跨学科融合做出一定的贡献。建议经济、管理、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学分:2.0,总学时: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8学时,上机实验8学时。
(3)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
本课程学习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针对现在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应用展开教学和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计算机与本专业的跨学科融合做出一定的贡献。建议文史类专业学生学习,学分:2.0,总学时: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8学时,上机实验8学时。
(4) 应用技术与计算机
本课程学习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针对现在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应用展开教学和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计算机与本专业的跨学科融合做出一定的贡献。建议艺术、服装类专业学生学习,学分:2.0,总学时: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0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
Copyright 2017 - 2018 © 四川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电话:028-85991566
地址:四川大学江安区二基楼A217